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发布

发布者:瞿锦秀发布时间:2020-12-18浏览次数:368

12月12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在沪发布。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以66.01分位居第一,连续六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今年已是第6次。指数研制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介绍,该指数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与“生态支撑”四个方面综合考察城市协同发展能力,通过综合GDP水平、财政科技支出额、新基建发展水平、环保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等具体指标对各个要素层的内涵进行精准刻画。2020年的指标体系对标全球城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设定目标值。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表明,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武汉、成都、南京、重庆、苏州、长沙、宁波、合肥。合肥首次跻身TOP10,无锡则因生态支撑能力欠佳(4.63分)首次跌出TOP10。南京则从2019年的第2名降为第5名;苏州继2019年跌出前三甲后,今年继续位居第7名。萍乡、昭通、淮北、宜宾、铜陵、咸宁、随州、雅安、眉山、池州则位列排行榜的后十名。
专家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之间存在显著的等级差异,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呈现出6等级橄榄型结构特征:上海是龙头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在长江经济带排名首位;杭州、武汉、成都、南京、重庆、苏州、长沙、宁波、合肥、无锡10座城市是能力较强的高级区域中心城市;昆明、贵阳、常州、温州、南通等27座城市是在个别领域表现突出的一般区域中心城市;内江、九江、丽水、阜阳、岳阳等26座城市是区域重要城市,往往地处较为重要的区位或拥有某方面独特的资源禀赋;宣城、广元、宿州、滁州、鹰潭等25座城市是存在提升空间的地方重要城市;达州、孝感、黄石、黄冈、乐山等21座城市是存在短板或外向服务功能薄弱的地方一般城市。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各分领域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龙头城市上海及前10座高级区域中心城市具备了较强的对全流域、对所在区域的协同发展能力;尤其是上海在科技创新(96.43分)、交流服务(95.63分)两个领域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经济发展(79.68分)达到世界较高水平,得分均位列第一,龙头城市效应明显,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得以显著增强;其他大多数城市协同能力差距相对较小。
曾刚教授指出,对标世界一流,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凸显出4大问题:一是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整体偏弱。110座城市平均得分10.13分,仅有龙头城市上海刚达及格线(66.01分),杭州、武汉、成都、南京等高级区域中心城市得分都低于50分。二是生态支撑和科技创新成为两大突出短板。在生态支撑领域,位居第一的舟山得分17.13分,铜陵以3.22分位列最后,上海得分仅6.73分,流域内所有城市在生态支撑领域表现整体欠佳。三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动能的形成迫在眉睫。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及各城市需要更加自觉、更加创造性地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四是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东中西”阶梯式递减的空间格局尚未得到显著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