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贺云翱委员:促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经济带与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

发布者:瞿锦秀发布时间:2022-03-11浏览次数:389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作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一直积极为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建言献策,今年全国两会他又提出《关于促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经济带与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关于建立陆上丝路国家文化公园和海上丝路国家文化公园》的提案。

  中国艺术报:今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它是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推动长江经济带更高质量发展、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入的重大举措。您提出要促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经济带与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请问具体举措有哪些?

  贺云翱:首先在顶层设计方面,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的各省区市在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时,将其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作为重点内容纳入规划,并由中央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严格审核和有机整合,作为各地统筹协调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指引。

  同时,推动国家有关部委建立全流域范围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协调联动机制。建设长江沿线跨地区协调联动工作平台和专项工作小组,联合长江沿线地区的宣传、文化、旅游、自然资源、运输、水利、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促进长江全流域范围内各地区和部门间的协商协作,强化沿线城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衔接、协调推进,形成管理模式和管控方式上的省市县域全线一盘棋,做到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共建共享。

  中国艺术报:长江沿线文物和文化遗产丰厚,如何平衡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

  贺云翱:结合相关国家战略要求,联合长江沿线城市统筹推进长江沿线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包括开展长江沿线文物、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建立数据库;实施以长江文化阐释为核心的长江沿线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进长江沿线、河湖(如嘉陵江、汉水等)流域重要遗址的考古研究,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创建不同类别的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示范区;持续推进长江沿线古镇尤其是江南水乡古镇、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等联合申遗工作。

  中国艺术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必将给沿线文化旅游带来机遇,在这个过程,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

  贺云翱:结合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发展实际,统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生态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在坚持环保及文保优先的前提下,提升现有滨江、岛洲型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品质和服务质量,增强旅游吸引能力和综合服务配套能力。对长江文化有关遗产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孵化一批彰显长江文化精神、体现中华文明多样性的文旅产品,助推文化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沿江旅游城镇体系,促进长江上、中、下游沿线城镇进一步拓展各自滨江岸线的文化旅游休闲功能,建设特色长江文化旅游带。推动长江流域重要节点城市统筹山水与人文等要素,深度融合产城景、农文旅等资源,合力建设世界级长江流域黄金旅游带。

  此外,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高度重视沿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依托丰厚文化遗产资源和长江山水、滨江岸线、沿江湿地等资源,建设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现长江文化,促进长江沿线地区的生态文明整体发展。

  中国艺术报:您在提案中还提到将中国境内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列为国家文化公园,请问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贺云翱:丝绸之路作为曾经影响世界文明发展的文化形态,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的文化传统和文明追求,而且丝绸和丝绸之路均起源于中国,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丝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助于用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古代中国对陆、海丝路形成和发展的地位与作用,也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展现中华民族在当代追求世界和平、文明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理念。

  其次,同大运河、长城等一样,丝绸之路是关于重大主题的大型文化线路遗产。它历史悠久,跨越洲界国界,但在我国境内路线最长、内涵最为深厚,涵盖了多种文化、自然景观等遗产资源,展现了特定主题文化的时、空连续发展历程,有条件建设成为国家文化公园。

  将中国境内丝绸之路列为国家文化公园能够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行。将古老的丝绸之路作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助于强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根脉”、彰显“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的引领和传播作用,以特有的方式助力21世纪一带一路建设。此外,它还具有推动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作用。中央已经设立的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系列中还缺少纵贯东西、环绕沿海、连接世界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的加入正好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也有利于带动我国东、中、西部及沿海区域的优秀文化传承、文化联动与文旅融合以及协同发展,在空间上则可以和其他国家文化公园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的宏大体系和文化强国气象。

  中国艺术报:在具体执行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贺云翱:第一,开展前期调研,打好工作基础,摸清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资源情况和空间布局,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可行性的研究工作。第二,吸取我国已经列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主体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国际上国家公园建设的经验,在管理体制、财政体制、保护利用机制等方面做出前期探索。第三,因地制宜、求同存异,尊重并保持不同地区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地缘文化特色,实现区域协同共赢发展。第四,构建统一而灵活的管理机制,除了从政策导向上突破行政区隔、地理区划限制以推动沿线各省相关部门的联动与合作之外,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构建统一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塑造统一的、有辨识度的丝绸之路国家文化公园的IP形象,与国际通行标准看齐,走高品质精细化、国际化发展之路。第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推进,以中国境内丝绸之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助推与相关国际组织及专家、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合作,让中华优秀文化拥有更多的国际认同,提升中国话语和中国故事的国际影响力,让丝绸之路文化在当代国际和平事业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更广泛作用。

 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