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年会顺利举办

发布者:瞿锦秀发布时间:2022-04-16浏览次数:342

202242日,由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三峡大学、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联合主办,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绿色消费经济专业委员会、生态环境时空大数据挖掘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规划空间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政策可持续性与机制构建研究20&ZD095)课题组联合承办的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年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举行。重庆大学、云南大学、三峡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水利水电集团、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等知名高校、社科院或社团学者等200余人参加线上会议,蔻享学术平台同步转播观看人数高达1769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重庆日报、华龙网记者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献礼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对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追忆与致敬,对三峡百万移民的精神慰藉,弘扬中华民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赓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绿色征程。

会议伊始,由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文传浩教授主持开幕式。文传浩教授提到,2022年是三峡工程启动30周年,三峡工程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复兴史的见证者、是国家独立自强史的亲历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史的记述者,它折射出四个自信的真理光辉,是读懂中国的一扇窗口。三峡工程从孙中山先生提出伟大设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结论性评价,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100多年。本次研讨会以献礼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为主题,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回看百年三峡逐梦,展望三峡千年发展蓝图!

三峡大学党委书记何伟军教授围绕《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与历史意义——纪念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年》主题作了主旨演讲,首先他从三峡工程的构想到三峡工程建设作了系统的历史回顾,展现了三峡工程建设前后的艰难曲折。之后,他从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发电效益、航运效益、生态环保效益、科技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旅游效益七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他认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保效益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后,何伟军教授讲述了三峡大坝的历史意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峡大坝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破解了工程移民的世界难题等重要历史意义。此外,何伟军教授还介绍了三峡大学与三峡工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峡大学源三峡而生,也将因三峡而兴”。

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秦尊文教授围绕《三峡对长江经济带的巨大作用》主题作了主旨演讲,秦尊文教授从三峡工程的热议开启“湖北长江经济带”、三峡工程的建设催生国家“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工程的运营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三个方面递进介绍了三峡工程有对长江经济带的巨大作用。首先从上个世纪初孙中山首次提出兴建三峡工程宏伟计划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三峡工程上马前夜做了系统介绍,其中就三峡工程对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兴起的巨大作用做了重点梳理;其次,介绍了继湖北之后安徽,四川(含重庆)相继在三峡工程的作用下催生出长江经济带;最后,从防洪,发电,水利,生态,综合开发五个方面介绍了三峡工程对长江经济带的支持作用。

国务院原三峡办正司级巡视员、副司长周维研究员围绕《三峡工程的现在和三峡集团的将来》主题做了主旨演讲。周维研究员作为三峡工程建设的杰出贡献者,在回顾三峡30年历程的同时,对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详细数据进行分享。首先在防洪方面,三峡库区调度可达每秒10万立方米,于2020年成功应对汛期洪水,有力降低中下游防洪压力的同时,保佑长江流域发展。其次在发电方面,三峡集团在长江干流有100台供电机,汛期每天平均发电量可达到5亿多千瓦时。三峡工程发电是中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三峡工程照亮长江经济带的同时照亮了半个中国。再次在航运方面,当前三峡大坝可容3000多吨船舶快速通过,可承载货运量15亿吨,长江流域航运与安全运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此外,周副司长对三峡集团建设成就及未来发展进行介绍,该公司身为我国最大的水利治理企业、最大的清洁能源企业,未来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企业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建设形成示范性公司、形成更成熟的中国现代化企业制度,以为相关企业建设发展提供借鉴。总之,今日三峡工程的成就不可复制,而明日三峡工程在国家相关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长江水利水电集团长江生态文化中心主任魏理高级工程师围绕《三峡国家公园建设与绿色发展模式探索》主题作主旨演讲,从三峡库区具备的区位资源优势、三峡库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峡国家公园建设的基本条件、三峡国家公园建设推进绿色发展、三峡国家公园建设及其绿色发展的建议等五个方面展开介绍。一是三峡库区具有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遗产资源厚重、生态系统多样等优势;二是三峡库区存在生态系统保护压力大以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冲突等问题;三是三峡国家公园建设具有生态红线占比大、统一建设共识和管理经验基础等条件;四是三峡库区外围的城市集镇与人口密集区域急需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与模式;五是建议启动国家层面的立项申请、开展野外调查和建设规划编制、研究国家公园建设与绿色路径发展衔接模式建设三峡国家公园。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彭智敏研究员围绕《三峡工程——长江经济带的起始点与作用》作了主旨演讲。彭智敏研究员认为三峡工程是长江经济带的起始点、奠基石、保护伞、助推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生态环保工程。他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三峡工程的发展与作用,首先,回顾了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与发展,认为三峡工程不仅是经济带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长江经济带的起始点;其次,提出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核心,是诸多综合治理措施中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措施;然后,表明三峡工程建设让长江黄金水道从梦想变成现实,不仅实现了流量调节,更带来了航运条件的改善,使得重庆上游航运中心地位得以确立;最后,肯定了三峡工程在库区移民、城市发展、水电开发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袁兴中教授围绕《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与人居环境建设实践探索》主题作了主旨演讲,首先,袁教授指出对于工程性蓄水水库来说,如何将由于水库调节所形成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与人居环境优化协同共生,亟需开展相关科学研究。随后,他以开州区为例,讲解了其团队对于修复澎溪河消落带多功能基塘系统和汉丰湖景观基塘的实践过程,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图片展示。最后,袁教授认为无论是消落带生态系统修复,还是与人居环境优化的协同,主要是为了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雷波正高级工程师围绕《关于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思考》主题作了主旨演讲。雷波工程师首先介绍了生态屏障的研究历程和科学内涵,从最初的绿化行为到生态系统建设,到现在生态功能完善和提升等多个方面。随后他指出长江上游是我国第二道生态安全屏障,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重庆市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在结构上生态空间安全格局基本倾城,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方式,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的网格化生态空间安全格局及其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由中向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成效,从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看,绿色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最后提出重庆市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屏障建设目标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生态空间连通性不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同时也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完善生态屏障目标评估体系;强化空间管控,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功能;严防外来入侵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减污降碳,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强化示范引领,打造绿色发展群。

重庆财经学院校长吴华安教授围绕《三峡库区人口演变三十载:新特点、新趋势、新挑战与新策略》主题作了主旨演讲,首先他从三峡工程重要性、三峡库区独特性、库区移民任务的艰巨性和库区移民研究趋冷性四方面提出三峡库区人口发展的迫切性。之后,吴教授简述了三十年来三峡库区人口呈现规模扩大、结构分异、质量提升和流动活跃的特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库区人口朝着结构深度转型、质量优化分化、流动更加频繁的方向发展。并根据三十年来库区人口面临的人口本身可持续发展、库区综合承载力有限、人口数量及质量不足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人口分布与新型城镇化要求不匹配的挑战,提出构建人口发展新格局、适应人口发展新阶段和贯彻人口发展新理念的策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姚志宏副教授围绕《三峡库区重庆段主要风险源调查与分析》主题作了主旨演讲。姚志宏副教授主要从项目概况、基础数据与方法、主要研究成果、结论与建议四个方面对重庆主要风险源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三峡库区重庆段面临的污染风险源主要来自于以下七个方面:工业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流动污染、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风险、尾矿区、地表水质,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全面提升库区污水集中处理技术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优化库区沿岸不同类型风险区域的产业布局;建立高污染风险行业企业档案库;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传播污染防治能力和监管水平;加强风险监测、监督和管理和应急能力建设等七条建议来加强三峡库区风险管理。

重庆市政协委员赵君辉高级记者围绕《关于重构三峡文化长廊的几点思考》主题作了主旨演讲。赵君辉记者指出三峡文化重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三峡文化资源的利用停留在表层,缺乏相关的文化学术研究,后续的系统研究跟进不足;二是三峡传统文化的系统性挖掘、整理和提炼不够,部分文化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三是三峡文化遗存保护失当,部分耗费大量精力迁建的标志性文化遗存因保护失当慢慢丧失功能;四是三峡文化的特征把握不准,把握不住三峡文化的命脉;五是三峡文化资源的利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为此,赵君辉老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建议:第一,要引起有关党政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第二,要统筹规划,差异化的协调发展;第三,要系统梳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好承载长江文化的本体;第四,要在保护、传承和弘扬的基础上,发展长江三峡文化;第五,要把长江文化的结果运用于沿江城市街区的改造,重现长江三峡的历史文化风貌。

重庆市生态环境空间数据挖掘与大数据集成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启刚教授围绕《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权衡协同关系思考》主题作了主旨演讲,首先对近十年三峡库区人口、社会经济、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近十年来人口与经济增长速率明显下降。之后周启刚教授指出三峡库区近十年来生境质量提高明显、植被覆盖率逐年上升以及生态风险持续降低。最后周启刚教授从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权衡协同的视角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第一,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权衡协同思路,周启刚教授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权衡关系是阶段性的、良好的生态是库区发展的基础以及生态保护成效的价值实现是库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第二,库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由权衡向协同转化阶段与动力机制,其中内生动力包括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外部动力包括库区内外部的生态补偿;第三,库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路径,包括库区内外碳收支与碳补偿、生态保护-生态品牌塑造-生态价值实现、数字经济赋能生态保护与生态价值实现以及双碳目标促进三峡生态价值实现。

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文传浩教授围绕《倡导兴办“长江三峡国际论坛”》为主题做主旨演讲,首先他简要梳理了三峡库区发展史,认为三峡工程承载了中华民族百年的期许,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如今,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百年千年定位下,三峡库区作为长江经济带重中之重,未来该何去何从?文传浩会长提出以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为契机,举办“长江三峡国际论坛”,论坛定位为国家认定的国际论坛,世界一流水利水电国际学术高端论坛,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水利工程高质量绿色发展与大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论坛举办可借鉴博鳌、贵阳、太湖三大国际论坛,主办单位分别是水利部、环保部、重庆市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会议地址设在重庆万州、湖北宜昌、重庆广阳岛国际会议中心,会议时间可安排在每年的4月或10月。

主题论坛最后,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秦尊文教授对上午的主题论坛作了总结。他说,各位专家的汇报各有侧重,何伟军书记、周维研究员对三峡工程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回顾与展望;袁兴中教授、雷波高级工程师、魏理高级工程师、周启刚教授强调了三峡工程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的意义;秦尊文教授、彭智敏研究员都高度认可三峡工程对长江经济带的带动作用;赵君辉高级记者、吴华安教授、姚志红副教授从各自研究的领域出发,分别从三峡文化、三峡库区人口、三峡重庆段风险源介绍了三峡;文传浩教授倡议兴办的“长江三峡国际论坛”是打好三峡品牌,打开国际视野,打造千年三峡的重要构想。

下午的青年论坛从更加多元、微观的视角阐释了三峡库区的现存问题及发展路径。其中赵旭教授、罗胤晨教授、邓鑫副教授、陈婕副教授、陈震博士从三峡库区行业的视角,分析了电商、工业、农业、金融、能源等行业对三峡库区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发展路径;胡江霞副教授、陈开江副教授、王鑫博士、滕祥河博士从三峡库区移民的视角,分析了移民政策、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难题并提出破解思路;李春艳研究员、贺高祥副教授、陈影副教授、王政博士生回顾了三峡历史,提出了对三峡未来建设的展望,鲁仕宝教授、梁甜老师、兰秀娟博士生也分别从各自的领域提出相应观点。

最后,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文传浩教授对整个会议作了总结。一是时间点精准,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立足重庆,服务库区,紧紧依靠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契机,依托年会形式,献礼“国之重器”,对国家推动三峡系列活动具有借鉴意义;二是问题点聚焦,主题论坛、青年论坛的主题都是紧紧围绕三峡库区,都是对三峡库区、三峡工程的“前世今生”的讨论以及百年三峡、千年三峡的展望,是对全国学术型会议形式的创新和发展;三是选题点全面,无论是“大咖”还是“小咖”都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产业、环境、旅游各个方面对三峡工程、三峡库区进行了系统地阐释与讨论;四是新起点开端,在日后广邀社会各界单位,共同推动三峡系列活动,形成一股推动三峡库区绿色发展的合力,为三峡库区人民谋更多的福祉,为三峡库区创造一个深远的积极影响。

来源: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