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布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 2035年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发布者:瞿锦秀发布时间:2022-11-30浏览次数:10

2025年,上海自然保护地面积不小于114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9.5%以上,湿地保护率维持在50%以上,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1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5%以上,90%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长江河口区域江豚、中华鲟等旗舰物种数量保持稳定,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持续提升

2035年,上海市域生态用地占市域陆地面积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湿地总量保持稳定,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打造成为生物多样性高水平保护样板区,长江河口区域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保护生物多样性真正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生物多样性是上海持续提高城市生态韧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贯彻中办、国办去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上海昨天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上海目前在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规格最高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一段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蓝图”。

明确两阶段目标

《实施意见》明确了两个阶段的目标,分别是: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为核心、城市生态空间网络为框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到2035年,形成系统高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上海自然保护地面积不小于114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9.5%以上,湿地保护率维持在50%以上,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1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5%以上,90%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长江河口区域江豚、中华鲟等旗舰物种数量保持稳定,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持续提升。

同时,上海将完成全市生物多样性的本底调查和评估,每5年发布一次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报告,提出应对策略。

2035年,上海市域生态用地占市域陆地面积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湿地总量保持稳定,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打造成为生物多样性高水平保护样板区,长江河口区域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保护生物多样性真正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强化保护责任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将推动各级党政干部牢固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结合河湖长制、林长制,强化市、区两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

根据国家制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考核指标体系,上海将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实行终身追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主要任务还将纳入各区中长期规划和相关部门行业的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实行目标责任制。

《实施意见》发布后,上海将编制、实施《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22035年)》,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项目储备库,更精准高效地推动保护工作。上海将逐步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为核心、城市生态空间网络为框架的就地保护体系。上海还将积极创建国家植物园,建设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基地。

鼓励社会共治

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实施意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众开展或参与多种形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明确将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公益诉讼,强化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司法保障,鼓励举报滥捕滥伐、非法交易、污染环境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违法行为,支持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为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信息壁垒”问题,《实施意见》明确,将建设生态保护红线和生物多样性监管信息系统,整合各类生物多样性数据资源,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质量相协同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场景。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