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公里的共同守护——湖北交出长江大保护美丽答卷

发布者:瞿锦秀发布时间:2023-05-11浏览次数:10

1061公里,是长江干流流经湖北省的里程,也是长江母亲河全线划下的最长“弧线”。

湖北省地处“长江之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三峡坝区所在地,既肩负着确保“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的重要使命,也承担着挺起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脊梁的光荣责任。

近年来,湖北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接续开展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累计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52家,有序整治1248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长江生态环境实现转折性变化,长江干流出境水质保持在Ⅱ类。

近日,笔者赴湖北省沿江恩施、宜昌、荆州、咸宁、武汉、鄂州、黄冈、黄石8个地市,一路顺江而下,亲历湖北长江大保护取得的丰硕生态成果,见证了一江清水东流的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恩施 念好“生态经” 吃上“生态饭”

作为长江入鄂首站、清江源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摆在压倒性位置,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素有“万里长江入鄂第一哨”美誉的恩施州巴东县,是三峡库区迁建县城中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县城之一,县城沿长江干流两岸分布,滑坡众多,废弃码头星罗棋布,成了巴东江城库岸的一道“伤疤”。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引下,巴东县把守护长江生态环境的责任扛在肩上,重点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库岸综合整治等三大工程。昔日的废弃小道变身游步道,废弃码头变身亲水广场,乱石旮旯变身儿童公园,独具土家民俗风情的特色旅游观光线就此形成。

90年代,这里到处都是杂草、陡坡、乱石。”环保志愿者陈运萍告诉笔者,岸坡整治后,擅长土家菜的陈运萍就开了一家农家乐,游人如织,生意红火。景美了,生活旺了,陈运萍夫妻俩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巴东县只是恩施州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恩施州依托特色资源优势,推进绿色产业建设。全州特色产业基地面积稳定在700万亩,硒产业综合产值达719亿元,居全国前茅,全州经济“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宜昌 力护一江清水入长江

清江是长江出三峡后注入的第一大支流,在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境内注入长江。

20世纪90年代起,清江流域各地发展网箱养殖,饵料投放和养殖排泄物严重影响了清江水质。清江不清,如何整治?首当其冲,拆除网箱。仅宜都一地,便投入两亿元,完成高坝洲库区86万平方米网箱清理,渔民全部安置上岸。

管好流域,还需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2022年,恩施州和宜昌市两地政府出台清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方案。按照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原则,若恩施州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Ⅱ类标准,恩施州和宜昌市互不补偿;若在Ⅱ类基础上改善一个类别,则宜昌市补偿恩施州200万元;反之,恶化一个类别,则恩施州给予宜昌市200万元补偿。

2022年,由于清江水质指数向好10余个百分点,宜昌市补偿恩施州20多万元。今年以来,清江流域始终保持Ⅰ类水质汇入长江。

宜昌市始终坚持以长江保护法为统领,有力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中国十大秀美城市、中国“绿都”20强等殊荣。

荆州 破解化工围江 实现蝶变新生

长江流经湖北省荆州市483公里,占长江湖北段的45.6%。自湖北省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以来,为破解“化工围江”难题,持续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荆州市出台方案,明确2018年开始实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到2025年年底前完成沿江15公里内76家企业关改搬转。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并通过验收企业70家,占任务总数的92.10%

荆州三才堂化工的前身湖北三才堂公司,距长江仅六七百米,公司2/3的面积位于沿江1公里红线内。关改搬转,对于扎根荆州市多年的湖北三才堂而言,无疑是一次痛苦的抉择。

20189月,湖北三才堂与利尔化学合作成立新公司——荆州三才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整体搬迁。此次搬迁并不是简单的平移,借助搬迁之机,湖北三才堂从生产设备、流程到工艺做了全面的优化提升。

经过1年半的科研攻关,公司完成了低废水高效率生产工艺开发。公司在新的生产线各关键环节设置反应试纸,一旦有跑冒滴漏现象,试纸就会变色,巡检工人将立即处理,全面实现清洁生产。

近年来,荆州市长江大保护硕果累累,“十四五”期间,地表水国考断面增加至24个,优良率提升至87.5%,四湖总干渠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咸宁 生态网格护清流

长江黄金水道在湖北省咸宁市流经里程达128公里。近年来,咸宁市坚持系统修复,源头管控,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长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组织对长江咸宁段入河排污口进行全方位排查整治。

为打通全市生态环境监管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以来,咸宁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制度,咸宁赤壁市在辅警和副职村干部中,择优聘请了192名兼职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织就了一张覆盖144个村和48个社区的生态防护网。

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既是发现问题的“侦察员”,也是整改问题的“督导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小小网格员网络的建立,完善了农村生态环保工作体系。

赤壁市玄素洞村党支部副书记、玄素洞村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费云锋告诉笔者,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乱扔垃圾、焚烧秸秆、施工造成水源地污染等问题,生态网格员会第一时间敦促整改;遇到棘手难题,将上报赤壁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挥部,协力解决。迄今,累计整改问题822个。

流经玄素洞村的荆泉港是陆水湖的支流,随着陆水湖水源地保护工程的推进,2022年,全村315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部纳入管网,记忆里的“黑河”摇身变成清澈小溪,村庄美了,百姓富了。

桂花灿灿、泉流汩汩,咸宁这座武汉都市圈的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正不断奋发努力,确保一泓清水绵延入江。

武汉 打造亲江亲水亲绿的美丽岸线

湖北省武汉市,坐拥两江四岸360公里岸线。

为了对百里长江可提升空间进行梳理,武汉市充分利用现有江滩资源,构建“水、岸、滩、城、人”和谐共生的连续开放亲水空间,高水平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

位于杨泗港的都市T台项目,上接杨泗港大桥桥头公园,下连长江鹦鹉洲长江大桥汉阳江滩,雄踞两桥之间,背靠新港长江城,衔接汉阳古城与四新两大片区。

几年前,这座T台还是另一副模样,江岸上到处是码头的高桩平台和各种吊装设备,机器轰鸣震天响。

202111月,总投资3.6亿元的武汉杨泗港T台项目开工。如今,码头大变样,篮球场、儿童户外游乐设施、观景码头等现身江岸,可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橘红色的龙门吊,集装箱改造的零售店,让码头原本的工业元素变成新景观。

类似的改造工程,在长江武汉江段上还有很多。武汉市出台了《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规划方案》,在两江四岸“连断点、补空点、提亮点”。规划范围涵盖长江岸线284公里和汉江岸线112公里,先期实施的18个项目已有8个完工。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多年来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但武汉市并没有就此止步。2022年,全市累计完成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88家、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1686个。长江武汉段已经成为百姓亲江、亲水、亲绿的美丽岸线和城市“生态客厅”。

鄂州 花园式钢城绘出绿色画卷

鄂州市,因钢而兴,是湖北省最大的地方钢铁基地。

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这是大家印象中的钢铁厂。近日,笔者走进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花园式工厂让人耳目一新。厂区内的花溪湿地是鄂钢实现废水零排放的重要环节,工业废水经湿地公园净化处理后,水质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白鹭、野鸭等水鸟在此戏水。

鄂钢设计了“产城融合、行业交流、教育研学、城市休闲”4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去年至今,已有近万名游客进厂参观游览。鄂钢的绿化率已达41%

2018年以来,鄂钢投资45亿元,实施了120多个项目的智能、绿色改造,基本实现固废不出厂和废水零排放,21个主要废气排口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厂区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高于主城区。近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发文,认定鄂钢为全省钢铁行业首家全流程超低排放A级企业。

同时,武钢资源集团鄂州球团有限公司以创建绿色工厂为主线,全面规划生态环境提升工程,累计投入6.4亿元,实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

“全市有3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三废’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环保技术改造。”鄂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鄂州市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28%

黄冈 呵护一江百湖永续东流

湖北省黄冈市,人称“百湖之市”。近年来,黄冈市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管控重点流域水质,全力呵护一江百湖清水永续东流。

位于黄冈市中心城区的遗爱湖,因苏东坡所作《遗爱亭记》而得名,水域面积3.16平方公里,29公里长的沿湖步道上,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红梅傲雪等十二景环环相扣,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然而,在上世纪末,由于城区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湖,遗爱湖污染严重。2006年起,人们决定不再向湖索取,而要为遗爱湖“治病”,十多年不懈努力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景象。

在遗爱湖九曲桥边,中铁十一局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部用围格及生态网膜隔开示范区与大湖区,防止大湖里的鱼类进入;用改性黏土实施底泥钝化;近岸水深3米以内区域种植苦草、轮叶黑藻,超过3米深的区域种植马来眼子菜、小茨藻等;投放适量背角无齿蚌、环陵螺、翘嘴鳊等,滤食水体悬浮颗粒物,遏制藻类生长;安装喷泉曝气设备,增加水体流动性。一组“药方”下来,示范区水质稳定在Ⅲ类,部分指标已达到Ⅱ类。

在遗爱湖周边,有关部门对270多公里的城市管网全部进行探测排查,清理淤积较重的管网50多公里。

20229月,遗爱湖首次消灭劣Ⅴ类水质点位;今年以来,水质多次达到Ⅳ类标准。今年4月初,有人在遗爱湖公园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的身影。

黄石 全力打造“无废城市”绿色样板

湖北省黄石市自古有着“钢铁摇篮”“矿冶之乡”的美誉。作为重工业城市,黄石市长年累积了大量固体废物,曾成为保护长江的一大难题。

据统计,黄石市共有691座矿山,其中,历史遗留矿山506座。近年来,黄石市以长江大保护为契机,全面启动长江沿线82座重点区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累计投资近6.73亿元,修复治理矿山面积12574.2亩,给黄石长江岸线镶上了绿丝带。

为治理固体废弃物,黄石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黄石市大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铜、铁冶炼废渣转化为各种有用的资源。

位于大冶金山店镇的湖北绿洲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厂房毗邻1976年投用的锡冶山尾矿库。据周边村民介绍,锡冶山尾矿库堆积的铁尾矿已有75米高,是典型的“头顶库”,不但不能耕种,汛期还有溃坝风险。

这家公司2020年启动项目一期建设,生产线年综合处理大宗固体废弃物(尾矿库)能力1000万吨,可提取铁精粉和机制砂,加工成节能环保砖、矿坑生态修复填充料等产品,是黄石市尾矿综合利用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公司正在兴建二期项目,预计将在4年内“吃干榨净”锡冶山尾矿库库存2150万立方米。

“建设‘无废城市’,黄石市底气十足。”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红珍表示,黄石市有很多企业自主研发出固废处理先进技术,在产业、人员、技术力量等方面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来源:中国环境报